镇政府。
杨大山代表青云村来开会。
“现在国家有了新政策,开展人民公社化,以后我们乡镇要合并成一个大公社,你们各村是小社,变成生产大队,都要并入大公社,所有私人土地都收归国有,集体劳动,设置工分制度,不允许保留自留地,农户粮食全部收归集体,办大食堂吃大锅饭,另外各村还要上交三百斤钢铁,支持国家大炼钢建设,赶超英美……”
上面派来的新领导正在慷慨激昂地发言,一口一个新政策。
杨大山等各村村长在下边听得茫然无措,但还是努力记下来。
“好了,大家都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了?”
“镇长,粮食全部归集体,村民们哪能愿意哟,还有三百斤钢铁,我们从哪里弄来……”
“就是就是,哪能这样办的咧……”
底下开始议论纷纷,一片哗然。
“啪,安静,都给我安静,梁建国同志,以后请称呼我为书记,人民公社化和大炼钢都是支持国家建设,不支持就是思想反动……”
新镇长也是公社书记何永辉让底下科员分发了政策报纸,解释了村长们的疑惑,态度十分坚决。
散会后,各村村长脸色沉重地回到了村里。
……
青云村。
“哎呦,那是我留着下蛋的老母鸡啊,你们不能拿走……”
“这是我家做饭的锅和大门的锁,你们拿走了我们怎么办啊………”
“这是我家种了十几年的柿子树啊,就两颗,你们不能全砍……”
“老天爷啊,我不活了,我家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猪羊鸡鸭全都被拉走了……”
看着收粮队的人像洗劫一般毫不留情地把自家明面上的还有地窖里的粮食全部拉走了,不信邪没做防备的村民急得坐在地上哭天喊地,甚至胡搅蛮缠死活不让人拉走,但谁也阻止不了。
上次从镇上回来后,杨大山就召集全体村民们开大会,给他们讲解了新政策,村民们起初反应不一,在听说要把自家粮食收走后,情绪十分激动。
杨大山也没办法,这是国家政策,最后还是提醒了一句上面会派收粮队下来,让各家把粮食仔细藏着点,有些村民不以为意,觉得他们是光荣的贫下中农,谁敢对他们来强硬的。
现在上面派了收粮队下来监督,让村长村干部带着一家一家的上门强制收粮,大队部旁边起了一间大厨房,大队部也变成了大食堂,从村民家里收集上来的粮食一部分拉到仓库,一部分让收粮队给拉走了,土墙上写了新标语:“吃饭不要钱,努力搞生产。”
青云村家家户户的门锁厨具被撬走,甚至一些农具也被拿走了,支持国家大炼钢建设。
寒枝家明面上和旧地窖里的十几袋粮食一些油盐两只鸡,门锁和锅具也被拉走了,这是故意让他们拉走给别人看的,一年前她就拉着周榕在自家厨房下面偷偷挖了新地窖藏粮,也趁着周榕不注意藏了一小部分到系统空间里,大部分油盐酱醋茶还有各种肉食酱料罐头也都藏得严严实实,门锁和厨具早就买了备用的。
收粮队起初是不相信寒枝家只有这点儿粮食,可娘仨是烈士家属,客厅里贴着主席画像和韩爱国的遗照,门上还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匾,谁也不敢太强硬,只能前往下一家。
大食堂。
“哎呀,要我说这办大食堂也挺好,每天都能吃饱了。”
“天天白面大馒头,大米饭的,还有肉,谁不乐意啊。”
“现在集体上工,每天按工分计算,每天最高十工分,一工分抵一毛二,粮食也按工分来分,那家里劳壮力多的岂不是占便宜了,”
“谁说不是呢,就像那强娃家,家里好几个劳壮力,谁比得过他们呀。”
午饭下工回来,村民们完全不怕浪费,各个敞开了吃公家饭,每次都忍不住嘀咕起这集体劳动和工分制。
村民们干活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反正不是自家地,能磨洋工的磨洋工,迟到早退现象屡禁不止,地里的庄稼自然就不如往年了。
杨大山和韩正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可没忘记还有旱情的预测,现在集体交公粮,再这样下去,队里的粮仓耗不住啊。
这是大势,寒枝阻止不了,也只能说点小建议提醒杨大山和韩正国提高警惕,不能继续放任村民们这样不事生产,之前村干部建议多种红薯土豆玉米,只有部分村民们响应了,之前听话的也在收粮队下来之前在家里藏了一些粮食,可以一旦出现灾情,这些都是杯水车薪。
她现在还是村卫生所的村医,工资全部变成了工分,诊费也用工分记,她每天上半天工,半天待在卫生所。
现在县里镇里村里都贴着各种标语。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红旗不倒,公社不垮,人民不富,农业必强。”
“?人民公社化,生产大跃进,粮食斗争是个无穷无尽的战场。”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一马当先,万马奔腾。”
全民进入支持国家建设的大热潮,各地还建了农场、兵团,诞生了铁姑娘、劳模等时代人物,炼钢炉不分日夜的劳作,上空常有黑烟弥漫。
一切自由交易活动也停了,出门必须要有介绍信,寒枝除了去帮周榕领抚恤金又去买点生活用品,其他时间都不爱去了,因为县里风声太紧了,连姑娘家的头发都被剪去炼钢炉。
吃惯了寒枝做的各种美食,周榕和韩昭吃着大食堂里饭菜有些不是滋味,但还是和大家一样可劲吃,不然自家就吃亏了。
不知不觉人民公社化和大炼钢已经进行了大半年,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了杨大山和韩正国的警告,一些懒汉懒婆娘也收敛了许多,不敢再明目张胆地磨洋工。
杨大山每次去公社开会回来脸都是愁的。
公粮越交越多,尽管青云村已经整顿了大家磨洋工的风气,可地里的庄稼看着还是一天比一天蔫,天气也越发干燥,集体劳动后他们村还是有部分田地在种稻谷,杨大山和韩正国两个老农民巡视了一番后,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觉得这样下去真不是办法,杨大山韩正国和村委还有村里几个辈分高的老人商量了好几天,参考了别的村子的意见,开大会向村民们提出了集体种植养殖的决定,以作为食材补充来源。
感受到大食堂的伙食一天不如一天,村民们纷纷举手同意。
现在青云村现在集体养殖了有猪、牛、鸭四种,又陆续开辟了不少鱼塘种藕养鱼,原本每户一株果树、一只鸡、少量蔬菜的限制,也灵活变动成了各家每种家禽限养五只,猪和羊可以自养一只,各类蔬菜不超过十株的规定。
起初公社书记和一些科员坚决反对,但南方地区重视宗族力量,公社里不少领导都有些十里八乡的亲戚,村里老头老太太又是抱着必死决心挡着收粮队,这才讨回来一些公道。
寒枝家就养了五只鸡和一只羊,种了一些南瓜和黄瓜还有白菜。
韩昭已经停学了,跟着村里的小孩儿割猪草放牛捉菜虫捉蚯蚓,帮村里养猪也帮家里养鸡,小孩儿干活每天也能有个四五工分。
周榕更能干,每天八九工分的拿,偶尔还能拿满工分,寒枝在卫生所有固定工资六工分,下半天地也能挣四工分,每天也是满工分,因此她们家劳壮力虽然不多,也足够她们娘仨吃饱了。
老韩家的日子过得就不怎么好了,几个堂哥堂姐长大了,大半小伙儿吃穷老子,劳壮力多吃得也多,加上其他生活用度,一年到头工分都剩不了多少。
有穷有富,青云村里也免不了贫富差距,日子也就这样过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