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她跟文殊菩萨许愿让言颂变得笨一点,这个平安符的寓意实在是太过悦耳了。
言颂直接收下,问:“你什么时候求的?”
“你拜观音的时候。”
千手观音的塑像特别的高大,以一种冲破苍穹的气势顶开了大殿的穹顶,大殿为它开了巨大的天井,阳光从天顶洒落进来,照亮我佛慈悲的脸。
大殿门口到观音像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言颂一个人从户外走进殿里,他感觉有阴冷的风扑面而来。
在光线昏暗之中前行,朝着阳光最美好的地方走去,言颂跪在观音面前许愿的时候,只觉有身体很冷。
他知道应歌就在殿外等自己,当他专心致志许愿的时候,心头涌起一个问题:她在干嘛呢?
现在他知道当时她在干嘛了,她在为他求护身符。
言颂不相信心灵感应,所谓的“超自然力量”不过是:严密的逻辑推理加上对彼此的了解,或是提前串通好内容后的故弄玄虚,不过是欺骗世人,以此谋生罢的手段罢了。
但若不是心灵感应,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在应歌为他求符的那一刻,他会突然想起她。
言颂问:“你哪儿来的钱?”
逛寺庙的时候,他看到好多香客出手阔绰地捐功德。
这座庙因为求签很灵的名声在外,现在求签和求符都是明码标价,贵得很。
应歌向来是能蹭他就绝对不自己付钱的人,他都怀疑,把她倒过来都抖不一个钢镚儿。
突然这么大方,简直比铁公鸡拔毛还少见。
“我们班有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让我帮忙写作业,一份作业给我3块钱,我帮她写了好多,终于攒下一笔钱……”这笔钱她另有用途,但是言颂赶上了,就先花在他身上好了。
“帮人写作业?”言颂认真地盯着她的脸瞧,果然有些疲态,而且瘦了,“我们学校的练习题是出了名的多,你还有余力帮别人写作业,你哪儿来的时间?是不是都不睡,熬大夜写?”
“还好啦,我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就可以了。”她抬起手给他看,“我的意志力很强大,精神力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手指说它受不了。”
言颂见她中指第一个关节上有戳破的水泡,手指头红彤彤的,看着像是发炎了一样。
“写字把手指都写起泡了?你到底写了多少份?”
“不知道啊,她给,我就写。她给钱爽快,我甚至愿意优先写她的作业。”一提到赚钱,她就开心了起来,忽然骄傲地说,“小叔叔你比我大一岁,什么事都比我先经历,但是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这件事,是我先你一步做到了。”
言颂敷衍地说:“是是是,你好厉害。”
“也是没想到,我人生赚到的第一笔钱,不是给自己买礼物,而是花在你的身上。”她嬉笑着望向他说,“我对你很够义气吧?”
言颂争辩道:“我对你也不差。”
少年人,总是忙着和眼前人争输赢,而忽略了昭然若揭的真心。
很久以后言颂才知道,应歌帮人写作业是为了赚钱吃饭。
她父母会把为她花的每一分钱都清清楚楚地记在一个本子上,包括学费、生活费、一切正常的开销,从她妈妈怀孕开始,为肚子里的孩子花的所有钱,全部都是记了账的。
他们无数次地对她说:“这些钱是借给你的,将来你得赚钱还给我们。”
别的孩子出生,会因为家庭情况不同,得到贫穷、普通或是富贵,应歌不一样,在她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背上了债务。
应歌从小就有“债务恐惧”症,不敢找家长要钱,又不得不花他们的钱,所以她尽量能省则省,能不跟家里要钱就不要。
相较于父母给她的巨大焦虑,在言颂那儿毫不客气地蹭到就是赚到,于她而言不仅毫无压力甚至还乐此不疲。
和她父母每次都是一通谩骂,最终还是不得不拿钱给她的悭吝嘴脸比起来,小叔叔在为她花钱的时候说几句俏皮话简直就如天籁般悦耳。
言颂实在是太好蹭了,以至于她都想主动求他:“来,尽情地讽刺我,然后买这个给我吃~”
好在应歌生性乐观,有一颗苦中作乐的强大的心脏,不然早就被压垮了,不可能在那么恶劣的成长环境下还能考上了好学校。
言颂有点担心她的做法:“你帮忙写作业的人是你的朋友吗?她会不会举报你赚同学的钱?这是违反校规的,以后还是别做了。”
“我怎么会有朋友。”她笑得云淡风轻,“像我这种什么都给不了对方只会索取的人,谁会跟我做朋友啊?”
但凡她富足,她也会愿意给予,可她甚至都不是寻常意义上的贫穷,她就像是一个负数,别的任何数和她相加,都只会变小。
所有愿意跟她做朋友的人,他们都有一个更贴切的身份:扶贫人员。
“虽然你什么都没有……”言颂望着沿途枝繁叶茂的野草野树,还有身边生机勃勃的她,轻描淡写地说,“但不你会‘无中生叔’啊。”
“噗……”应歌本来有点小伤感的,被他一句话整笑了。
最初她追在言颂身后喊他小叔叔的事,实实在在地激怒了他。
言颂曾经黑着脸警告过:“不许再叫我小叔叔!”
“可我爸爸说你是……”
“你爸说的不算!”
“好吧。”应歌妥协道,“以后我可以不叫你小叔叔,但我叫你,你就得站住不要跑了,可以吗?”
“不可以!”言颂坚定地拒绝道,“我们要装作不认识,你别叫我。”
应歌微微一笑,乖巧地说:“好的,小叔叔。”
言颂:……
从一开始的不情不愿到后来接受了这个身份,成为她无中生有的小叔叔,只因为言颂知道她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困境,如果没有“小叔叔”这层关系,她怕是都不敢再蹭他一下。
到了山脚下,应歌一边往公交站走一边掏零钱,大方地说:“我再请你坐一次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