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沉默片刻,道:“莫公子,老夫且问你,这学堂日后的发展规划,你可有详细打算?”
莫不凡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回道:
“先生,晚辈计划将学堂分为不同学科,广纳各方贤才任教,为的是培养能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人才。”
蔡邕听闻,神色稍缓,说道:“嗯,想法倒是不错。只是这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莫不凡拱手道:“先生,晚辈愿倾尽全力,还望您能助我一臂之力。”
蔡邕长叹一声:“也罢,老夫就信你这一回。但老夫也有条件,这学堂的教学不可误人子弟。”
莫不凡欣喜道:“先生放心,晚辈定当谨遵教诲。”
蔡邕看了看一旁的蔡琰,又皱着眉头道:“还有一事,你准备如何安排小女?”
莫不凡心中一惊,心想,这么突然的吗,怎么有种后世被催婚的感觉?
连忙正色应道:“我莫不凡在此立誓,此生必不辜负蔡琰小姐。”
蔡邕假装脸色一沉,说道:“我问你如何安置,你想什么呢?”
莫不凡心中暗叫糟糕:“不是这意思啊,看来是自已自作多情了,千万千万别把事情搞砸了。”
莫不凡此刻只能支支吾吾的,结结巴巴说道:“先……先生……这……”
此时,蔡琰红着脸在一旁解围说道:“父亲,既然已决定前往益州,当尽快准备才是。”
蔡邕点了点头,莫不凡见此,再次躬身行礼,对蔡琰也心生感激。
于是说道:“多谢大儒,多谢蔡姑娘,那晚辈这就去安排行程事宜。”
说罢,莫不凡匆匆离去,着手准备接蔡邕前往益州之事。
莫不凡离开蔡府后,立刻飞鸽传书到汉中,吩咐他们准备迎接蔡邕的各项事宜。
为蔡邕准备舒适的住所,又派人采购各类生活用品,务必让蔡邕在益州能住得舒心。
与此同时,蔡邕在府中也开始收拾行囊,蔡琰则在一旁帮忙。
“琰儿,此去益州,不知是福是祸。”蔡邕略带担忧地说道。
蔡琰安慰道:“父亲,莫不凡此人虽年轻,但有抱负,且对开办书院之事颇为上心,想必不会有差。”
蔡邕目光柔和地看着蔡琰,无奈地说道:
“你啊,你怕是被那小子迷了心智,唉……罢了罢了,但愿事情能如你所愿如此发展吧。”
几日后,莫不凡带着一队人马来到蔡府,恭迎蔡邕前往益州。
蔡邕带着蔡琰上了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就准备启程出发。
莫不凡却在蔡府门口向里面张望着,蔡邕见状,问道:“你看什么?”
莫不凡笑道:“先生此去益州,不准备多带些我的师兄师弟同行?”
蔡邕一脸疑惑道:“你哪来师兄师弟?”
莫不凡连忙说道:“先生啊,您就不带上几个弟子前去?也好时刻侍奉在您身前啊。”
蔡邕暗暗心想:这小子脸皮可真是够厚的,居然就直接以弟子自称了,
不过细细想来,要是真有这小子这么个徒弟,倒也确实不错。
蔡邕轻轻摇摇头道:“我只是今年冬天回洛阳一趟罢了,以前多年不在洛阳,这里并无弟子。”
莫不凡无奈道:“好吧。唉……”
殊不知,此时莫不凡心中所想是:“哼,就你这么个老头,我还费这般精力作甚?早知道叫人直接打晕带走。”
这时蔡琰似乎想到了什么,轻启朱唇,柔声说道:“莫大哥问我诸位师兄所为何事?”
还是琰儿贴心,莫不凡心中这般想着,随即连忙微笑着说道:
“我的益州共有 12 个郡, 118 个县。近乎一半的主官位置都处于空缺状态。”
想请师兄们去帮帮忙主政一方。当然了,只是帮帮忙度过难关,倘若师兄不愿意帮忙,也绝不强求。”
蔡琰一听,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忙对蔡邕说道:“父亲,这是好事呀。
您不如写信给那些尚未出仕的师兄们,让他们来益州集合,既能解莫大哥的燃眉之急,也能为师兄们谋个前程。”
蔡邕略作思索,微微点头道:“也罢,此事倒也可行。”
于是,蔡邕当即命人准备笔墨纸砚,开始写信。邀请弟子们前往益州。
蔡琰在一旁乖巧地帮着蔡邕整理信件,眼中满是期待,同时也为自已能够帮到莫不凡而暗自高兴。
莫不凡感激不已,说道:“多谢先生和蔡小姐,若能得诸位贤才相助,益州必能繁荣昌盛。”
莫不凡还让蔡琰在蔡邕信的末尾加了一句:
“诸位师兄,前 10 名抵达汉中州牧府找荀攸报到的为郡守和长史,
第 11 名及以后为县令。”并且最后郑重地加盖了州牧府大印。
蔡邕看着嘴角忍不住抽了抽,满心狐疑地想着:这小子真的可信嘛?自已前往益州是不是错了?
蔡琰则是一脸兴奋,心中暗想:哇,莫大哥太幽默了,好喜欢。
通过莫不凡的情报系统,信件纷纷发出。
大约半月之后,陆续有蔡邕的弟子收到信件,他们立刻动身前往益州。
一路上,莫不凡不时前来询问蔡邕是否舒适,关怀备至,顺便和蔡琰聊几句。
经过连续数日的奔波劳顿,终于抵达了益州。
蔡邕望着眼前汉中的景象,心中也充满了惊喜,这里发展的竟然不比洛阳差了,莫小子还真是个有能耐的。
莫不凡早已在府中设宴,为蔡邕接风洗尘。宴席上,众人谈笑风生,气氛融洽。
莫不凡他们回来之前,就已经有蔡邕弟子到达。
最先到达的是一位名叫李贤的书生,他才华出众,心怀壮志。
莫不凡亲自接见李贤,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李贤拱手道:“莫大人,久闻您的大名,此次前来,愿尽绵薄之力。”
莫不凡笑道:“李公子能来,实乃益州之幸。”
随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蔡邕弟子抵达益州。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擅长治理民政,有的精通兵法战略,有的深谙儒学经典。
莫不凡为他们安排住处,并与他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专长和志向。
而在这些弟子们的帮助下,益州的各项事务逐渐步入正轨。
民政方面,新上任的官员们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鼓励农耕生产。
治安方面,加强了巡逻和防守,山贼流寇不敢轻易来犯。
在教育方面,蔡邕开始在学院激情讲学,其渊博的学识吸引了众多学子纷至沓来聆听。
就连荀彧、郭嘉也时不时地前来找蔡邕深入探讨学问。
农业方面自不用多说,益州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产粮大州,所产的粮食堆积如山,就算一天三顿敞开肚皮吃也吃不完。
正因如此,导致酿酒产业也蓬勃兴起,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