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场风波并没有就此平息。
那些没有参与刺杀的世家大族们感受到了莫不凡的压力
他们开始联合起来,试图通过其他手段来对抗莫不凡。
他们在汉中散布谣言,说莫不凡残暴不仁,独断专行,企图煽动百姓的不满情绪。
同时,他们还向刘焉告状,诬陷莫不凡在汉中拥兵自重,意图谋反。
刘焉收到世家大族的告状后,心中再次对莫不凡产生了怀疑。
他派遣使者前往汉中,要求莫不凡解释此事。
莫不凡知道,这是世家大族的阴谋,但他还是决定正面应对。
他热情地接待了使者,并向他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真相。
使者在汉中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世家大族所言纯属诬告。
他带着沉甸甸的行囊回到益州后,向刘焉如实禀报。刘焉这才打消了对莫不凡的疑虑。
世家大族这么一闹腾,最终莫不凡又被刘焉以各种名目弄去了许多银两。
刘焉还美其名曰,犯错的世家大族的家产要全部上交。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莫不凡心中很是恼火,却又无处发泄。
他在郡守府内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吓人。
“这刘焉,分明是趁火打劫!”莫不凡忍不住骂道。
一旁的郭嘉劝道:“主公,暂且忍耐。此时与刘焉翻脸,于我们不利。”
莫不凡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道:“我又何尝不知,但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
荀彧说道:“主公,当务之急是继续巩固我们在汉中的根基,壮大实力。
只要我们足够强大,刘焉便不敢再如此肆意妄为。”
莫不凡微微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
远在常山的荀彧,在得知莫不凡被刺杀的消息以后,当即毫不犹豫地安排典韦奔赴汉中。
并且严肃地说了,让典韦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莫不凡的身边,务必保障莫不凡的安全。
而且荀彧还专门去恳请童老给莫不凡写了一封信。
信的大致内容是:“菜就低调点。”
典韦接到命令后,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往汉中。
……
此后,莫不凡更加用心于汉中的治理。
他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农场空间种子,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同时,他积极推动商业贸易,降低税收,吸引了众多商人前来,汉中的市场日益繁荣。
在军事方面,莫不凡加强了士兵的训练,招募了一些英勇之士。
他还命人打造精良的兵器,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然而,刘焉似乎在莫不凡这里尝到了甜头,他并未就此放过莫不凡。
他时不时地派遣官员前来汉中巡查,名义上是视察政务,实则是搜刮财物。
莫不凡心中愤怒,但表面上仍笑脸相迎,暗中却在谋划着应对之策。
有一次,刘焉派来的官员在汉中胡作非为,欺压百姓。
莫不凡再也无法容忍,他当机立断,将这名官员逮捕,并派人将其罪行一一记录,送往益州。
刘焉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再次向莫不凡施压。
他在给莫不凡的书信中措辞严厉,指责莫不凡以下犯上,不尊上司,扬言要给他严厉的惩处。
莫不凡收到书信后,冷哼一声,将书信狠狠拍在桌案上。
他对身旁的郭嘉和荀攸说道:“刘焉这是摆明了要逼我就范,可我莫不凡又岂会轻易屈服?”
郭嘉说道:“主公,此时切不可冲动。刘焉虽不足为惧,但我们需从长计议。”
荀攸也附和道:“不错,主公。我们当以静制动,看看刘焉下一步如何动作。”
莫不凡沉思片刻,说道:“也罢,暂且忍耐。
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需得想办法增强自身实力,以防万一。”
停顿了一会儿,莫不凡又说道:“在汉中后侧的深山里,再多寻觅几处合适的地方,用于练兵。”
于是,莫不凡一方面加强汉中的城防建设,招募训练更多的士兵。
刘焉见莫不凡没有立刻回应他的施压,以为莫不凡心生畏惧,便更加肆无忌惮。
他再次派遣亲信来到汉中,要求莫不凡增加赋税,并抽调更多的劳役前往益州。
莫不凡心中明白,这是刘焉的步步紧逼,若再退让,汉中必将陷入困境。
但是现如今,天下大乱的局势尚未完全显现,他也绝对不会去做那个率先出头的人。
要不然他必然会被天下各方势力群起而攻之。
莫不凡强压心中怒火,面带微笑地接待了刘焉的亲信。
“此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我需与城中官员和百姓商议,方能给您答复。”莫不凡不卑不亢地说道。
那亲信冷哼一声:“莫太守,使君的命令不可违抗,您最好尽快决定。”
待亲信离开,莫不凡立即召集手下谋士将领。
“刘焉如此逼迫,我们该如何应对?”莫不凡问道。
张金怒声道:“主公,不如反了他!”
莫不凡摇头道:“此时时机未到。”
荀攸沉思片刻道:“主公,我们可先拖延时间,就说我们正在筹备中,能拖则拖。”
此时郭嘉说道:“主公,我们不妨给刘焉制造点麻烦,比如挑起南蛮扰边之事。”
莫不凡点头道:“也只能如此。”
随后,莫不凡一面与刘焉的亲信周旋,一面悄悄准备应对之策。
然而,刘焉却不断催促,给莫不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
这几天,
莫不凡时常抬腕看了看手表,还是 186的牌子,说道:“你倒是快点走啊。”
莫不凡此时在心中暗暗想着:
“要是现在是三国中后期,你敢这样对我?我非得把你挫骨扬灰给扬了!”
这些日子,莫不凡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对付刘焉的有效办法。
他心里也清楚,自已目前绝对不能反,也绝不能把所有的世家大族全都杀了。
因此,莫不凡整天为此焦头烂额,如同病急乱投医一般,想尽各种法子。
莫不凡把这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全都详细地写信告诉了荀彧,想看看他能有什么好主意。
然而,这些天,莫不凡没有等来荀彧回复的信息。
却等来了他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消息。
原来诸葛亮今年虚岁6岁了,天资聪颖,已经能够识得大部分的字。
然后,就这样不经意间,莫不凡的《千字文》,从诸葛亮那边传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