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虔却一瞪眼,“何谓断案?自然是循着证据而进行的推断!你摆在我眼前的证据就是这样,我便这样推,有错么?”
叶青鸾静静垂首,“没错。可是,你懒。“
推断之事,自然有主动式、被动式之分。他说的这种,眼前摆了什么线索就去循着推,这便是被动式;而主动式,则考验推断之人的直觉,往往在线索和证据出现之前,那人已经自己冥冥之中感知到应该去的方向,然后在那个方向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证据和线索。
当然,这两者之间,是要用天分来区分的。大多数都是被动式,只有那近乎天才的才能做到主动式。
她之所以说崔虔懒,也是因为崔虔的天分原本够啊,他可以去做主动式的,可是他偏偏总用被动式来搪塞。
崔虔举了举手,最后还是无奈放下,他只在她耳边压低了声音道,“……我只是在想,为什么方才我正好想到曹植曹子建的这首《白马篇》,而令郎就恰好张口背出来了。”
叶青鸾心下一晃悠。
可是她自然不能叫崔虔给看破,她便轻描淡写地扬了扬眉毛,“那就是我儿砸跟崔三郎心有灵犀呗!”
崔虔像是嘴里被塞了翔,长眉都要拧起来了,“我跟个两岁的稚儿心有灵犀?我多出来的二十载,敢情都是白活了?”
叶青鸾便又尴尬地乐,“不是,我的意思是说,三郎你想啊,用‘白’字当第一个字,而且还得是通篇第一句第一字的诗,一共也没多少不是?我说的‘心有灵犀’呀,就是说三郎想到这句,我儿砸也恰好想到这句了。”
五娘上前轻轻扶住崔虔手臂,“三郎,喜娘子说的有理。不止沐儿,我方才也想到这句去了……”
叶青鸾马上顺坡下驴,登时向量一拍手,“我方才说错了!我现在重说——三郎和五娘才正好是‘心有灵犀’!”
她这么故意响亮的一嗓子,而且说的是这样的话,那登时在场所有崔家的仆人、家学的师生们都齐声赞同。
不管怎么说,可好歹是把沐儿赛诗这事儿给搪塞过去了。
.
带着东凉王和沐儿从崔府家学出来,叶青鸾站在门阶上长长松了口气。
讲真,她本来做好了准备,知道来这一趟不容易。可是她以为的“不容易”是在让东凉王和五娘相见的事儿上,她压根儿没想到这个“不容易”竟然事实上是出在她儿砸闹学堂这事儿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主要还是怪崔虔。
谁知道他会来啊;谁更知道他来了还跟她抬杠啊?
走出崔府那两条街的地界,叶青鸾这才放松下来问东凉王,“……五娘好吧?是不是比那假的好了好几百倍?她又好看,又温柔,又有学识,又识大体……早我就觉着她气度不凡,不该是李钩那样的小老头能养得出的好女儿。”
东凉王颇多感喟,“……是像她啊,很像。”
叶青鸾垂眸微笑,“就是那股子直率和倔强的劲儿,是不是?”
虫娘是凉州人,她已经不是“胡女”的范畴,而应该是胡汉通婚的后裔。所以从五娘就能反推到,虫娘其实相貌身段上并没有太过于胡人化,胡人血统带给她的更多是内在性格的影响。
所以虫娘的女儿,对于虫娘的相似便绝不能只体现在相貌上,而更多的是要在骨子里,在个性里。
可惜妙清真人便是能凭着虫娘的相貌,去寻一个与虫娘相貌相似的母亲所生下的孩儿来,却找不到能符合虫娘性子的来。
——这从叶青鸾当初第一眼看见五娘,就觉得她的眼神特别硬,便已经有了初步的觉察。
以及,五娘曾经在家中被姨娘、姊妹欺侮,她咬紧牙关必须要将这笔帐算清楚的直冽劲儿,也是虫娘胡女血统的体现啊。
叶青鸾现在回想起来,那假的潆阳郡主倒是也挺直的,比如说放话非要嫁给崔虔啊,不然就出家啊的……这些不是直率,这些是莽,更是依靠着自己的身份高贵而强人所难罢了。
她便叹息一声,“王爷,我相信此时你心下已经自有决断。自己的孩子,不用别人多言,您自己心下自然会有个判断。”
“我是外人,我已经将我该干的事儿干完了,剩下的就看您自己决定了。我也没有立场逼您,我甚至不会提前透露给五娘知晓,也免得她又会对您这个亲生父亲失望一场……”
叶青鸾躬身施礼,“奴就送王爷到这儿了,剩下的路请王爷自己走吧。奴只静等东凉王府的消息,到时奴便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东凉王深深吸口气,“……你这一片好意,孤王都心领了。”
叶青鸾淡淡一笑,“那倒用不着。王爷,奴办此事不是为了王爷,也不是为了奴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奴只是,心疼五娘。”
“还有,王爷也不用心领奴的什么。王爷只需……不辜负虫娘就够了。”
.
送走了东凉王,叶青鸾这才带着沐儿往家走。
因莲落山在长安城西,故此他们是朝着西边走——夕阳照来,便将他们的影子落在了身后的地面上。
一大一小并排走着,那个小小的影子好几次悄悄伸出小手来,想要牵一牵大的手……可是却总是被“恰巧”避开了。
路上行人也都冲他们两个望过来,这么大的一个大,和这么小的一个小,竟然并肩走着,谁也不跟谁说话,谁也不牵着谁,谁也不抱着谁的姿态,是有点独特的。
直到叶青鸾也有点扛不住路人的注视了,这才偏头看了沐儿一眼。
“呃,那个什么……我问你件事儿。“
算上肚子里那十个月,她跟他已经当了三年的母子了,可是尽管这么久了,她还是在跟沐儿独处的时候,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沐儿登时欢欣鼓舞了,“好!阿娘问!“
叶青鸾眯了眯眼睛,“崔志……就刚刚跟你比赛背诗那掌院先生,你,是不是以前见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