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上,吃早餐的时候,和父母说了声要去县里逛逛,父母没阻拦,在父亲看来,昨天和儿子的交谈,已经证明儿子想通了,也就不需要多管了。
高加林以前虽然是教师,但是一来学校离得近,二来家里没钱,也就没买自行车,只能腿着去县里。
高加林一路走到通往县城的公路上,此时路上已经熙熙攘攘的出现了很多要去赶集的庄稼人。
这两年政策松动,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县城南关已经形成了集市,每天都有大量的庄稼人前往县城赶集。
也有很多庄稼人肩挑手提:担柴的,挑菜的,牵牛羊的,推车的,铁匠,木匠,鞋匠,秤匠,游医,小偷,牲畜贩子……,各种各样、怀揣各种目的人群往县城涌去。
走到大马河和县城交汇处,县城的全貌已经出现在了高加林的视野里。
在他看来,现在他所在的县城和原来他在平凡的世界里的原西县没什么两样,都是灰扑扑的。
可是在庄稼人眼里,眼前的县城就是他们心中的大城市,毕竟他们一辈子都在农村,没去过更远的地方,离他们最近的县城当然是他们心中的大城市,这就和坐井观天一样,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对县城高加林很熟悉,因为从初中开始,他就在县城上学,这一呆就是四年。(70年代初中高中都是两年制)
县城里的学校,街道,电影院,商店,浴池,文化馆,体育场……,基本上所有的地方他都了然于心。
当时升入初中后,猝然从高家村转向县城,他对县城的一切都很好奇,每个地方都要来转一转。
“高加林,是你吗?”
就在高加林通过一个街口的时候,突然听到后面有一个声音在喊他。
高加林回头一看,脑海中突然出现两人的名字,“黄亚萍,张克南”。
黄亚萍和张克男都是高加林的同班同学,读书的时候黄亚萍是班长,他是学习干事,彼此之间交流很多。
黄亚萍家里条件比较好,她爸爸是干部,她是江苏人,漂亮大方,而且很有气质,当时上学的时候,还有同学开玩笑说他们两个一个长得俊,一个长得靓,应该是天生的一对。
对于这种传闻,两人都置若罔闻,不过他们彼此内心却都对对方有点好感。
特别是两人都喜欢文学,高加林文学方面尤其好,很是得黄亚萍的喜欢,两人经常一起探讨文学,黄亚萍对高加林的文采尤其仰慕。
高加林在文学上下了很大功夫,有那个男生不喜欢被漂亮的姑娘仰慕,高加林当然也会如此,所以为了在黄亚萍面前保持文学才子的人设,他看了很多书,小说,散文,现代诗,只要和文学有关的,他都会涉猎。
在文学上面下了太多功夫,其他的科目理所当然的落下了,所以考不上大学也是理所应当,不过就算是没落下,估计他也考不上大学,毕竟他们班就没一个考上大学的。
“亚萍,克南,你们好呀,没想到进个城都能碰到你们。”
高加林仔细的打量了一下黄亚萍,黄亚萍皮肤很白皙,长得也很漂亮,穿着一身黄色的群子,在人群中鹤立鸡群,非常的显眼。
黄亚萍的长相比起彩珍也是各有千秋,怪不得原著里高加林会抛弃巧珍选择黄亚萍。
书里边的高加林选择黄亚萍,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黄亚萍和他是同学,他们都读过书,三观比较一致,而且各自的爱好相似,如此对比起来,巧珍当然会相形见绌,可是高加林不是书里边的高加林,他带着上帝视角,知道谁才是更适合他的人。
黄亚萍固然也不错,深爱着高加林,但是,相比起对高加林的爱意,巧珍肯定要比黄亚萍更加爱高加林。
黄亚萍没接话,而是笑着问高加林,“加林,你进步真大呀,我看见你在地区报上发表的那几篇散文了,文笔很优美,我还在笔记本上抄了好几段呢。”
“对了,加林,你现在还在马店教书吗?”
高加林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没了,被人顶了”。
黄亚萍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焦急的说道:“加林,那你以后学习和写文章怎么办呀?”
听到这话,高加林笑了笑,要说黄亚萍爱高加林,不如说是她喜欢有才华又长得英俊的男子。
“还能怎么办,凉拌呗,不说了,我今天打算去县文化馆看看书,就不打扰你们了,再见。”
看到高加林就这么走了,黄亚萍急坏了,看了看身边的张克南,又看了看高加林的背影,心里犹豫不决。
从心理上来说,她是喜欢高加林的,她认为高加林是一个才子,很符合她对另一半的要求,但同时她也明白,如果加林只是一个农民,那他们之间差距很大,就算是她不在意,她父母那关肯定也过不去。
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张克南更适合她,张克南的父母都是干部,就连张克南自己都成了县里副食门市的副主任了,但是,他却不喜欢张克南,张克南人不错,但是身上没一点浪漫色彩和文气,不符合她对另一半的要求,但是她父母却很喜欢张克南。
高亚萍陷入纠结,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
另一边的高加林先来到了邮局,把他写的两封信寄了出去。
然后来到县城南关,县城南关的集市上此时热闹非凡,挤满了各种各样的摊子和顾客,巨大的人流汇聚,各种声音、味道都有,热闹的氛围让人眼花缭乱。
高加林随意的逛着,虽然身上有钱,但他没买什么东西,逛了一圈,他也就没兴趣了,毕竟这样的集市他见的太多了。
接着高加林朝着县文化馆而去,县文化馆是他今天的主要目的,也和后面他的计划有关系。
从昨晚写信的时候他就想到了,既然他文笔好,为啥不写书呢,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稿费可是很客观的,千字稿费在10-30之间,后世的稿费比起现在根本没涨多少,所以高加林想先去县文化了解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