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劝过苏轼很多次,不要牵扯到党争中间去,可苏轼不听啊。
这个哥哥太理想化了,官场哪里是风花雪月可比。
怎么说呢,苏轼骨子里就是一个文人,根本没有做官的心态。
严格说起来,他还真没办法归于哪个党,跟谁关系都差不多。
“韩宰相之子韩忠彦,你也共过事,朕想调他进京来,你觉得如何。”
“回禀皇上,韩忠彦此人正直,务实,不攀附,臣很佩服。”
赵佣点点头,苏辙评价的很客观。
“官家,臣有一事不明,朝堂中,官家准备用在何处?”
“朕也正在为这事头疼,确实没有太合适的位置,朕想先让他做同平章军国事。”
“官家不可,臣是太尉,韩忠彦做同平章军国事,对章相影响太大,不利于朝堂平稳。”
谋国之言,赵佣暗暗称赞,苏辙能做宰相还真不是瞎混的。
“臣有一个建议,不知是否合适?”
“苏学士请说?”
“臣认为太尉一职还是高了,臣可以做同知枢密院事,韩大人为枢密院使即可。”
赵佣想了想,虽说苏辙谦虚,但是还是要以苏辙为正,韩忠彦为副。
这里最关键的原因是韩忠彦做事行,谋大局难。
如果可以,比如宗泽、种师道这样的武将,未来可以做枢密副使,这就齐全了。
这事可以暂时不定,过段时间再议,最关键的还是皇太妃这事。
说起来容易,但是赵佣知道,后宫那里还有太后一关难过呢。
向太后绝不会允许赵佣直接把皇太妃进封为皇太后的,肯定还有一些大臣也是不愿意的。
这些大臣啊,做事一般般,相互攻击起来,是丝毫不留情。
说他们杀人不见血,还真不是瞎说,都是刀笔高手。
孟皇后也不好问他,只能静静陪在他边上。
“太妃让我劝你,还是以江山社稷为重,她不在乎什么皇太后那些虚职。”
赵佣苦笑了一下,这也就是一个说辞,要是顺利,谁不想风风光光的。
“其实,这就是家里事,关系不大,只是朝堂上有些说法不对,等一等吧。”
“皇上,我有个想法,臣妾原先跟皇太后还能说几句话,要不我去先探探口风。”
赵佣确实了解这个事情,孟皇后是高太后和向皇后喜欢的人。
要不是赵佣早知道刘妃是什么样的人,他肯定不会像今天这样信任孟皇后。
赵佣内心知道,一个人不管经历多少的事情,很难改变本性的。
他深知像刘妃这样性格的人,是很难改变的,不管怎么对待她,都不会换来真心。
但是孟皇后不一样,三上三下,她竟然淡然处之,得了善终。
至于太妃的意思,他也明白,只要能把皇太子生出来,什么都没有关系。
刘妃那样的还是算了,即使生出儿子,也不一定能教好,还是孟皇后稳妥一点。
“太后那里可能不太好劝,你这样去能行吗?”
“没事,我不会直接说的,先看看她是怎么想的。”
“官家,这也不是很大的事情,多一个皇太后对她没有影响。”
皇太后跟皇后不一样,有一个还是两个,完全没有影响。
赵佣本来是想等向太后先来找的,可是等了几天也没有。
而且,不但是太后,连大臣都没有对这事提出异议,赵佣有点奇怪了。
未必没人把邢恕的上奏当回事,还是说他们认为自己不会这样做。
孟皇后说的时候,赵佣也没有想的这么细,这没了动静,他突然想清楚了。
孟皇后想的没错,但是有一点她疏忽了,或者说是因为年轻,没有认识到这中间的利害关系。
一旦有了两个皇太后,未来皇上出事,选择大位继承人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等他想通的时候,才明白为什么满朝文武不敢出声了。
怎么说邢恕是作死呢,这是得罪皇上的事,又是得罪皇太后的事。
很可能是把两个人都得罪了,这怎么说啊。
西夏的战局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不能节外生枝,一定先稳下来。
再有就是朝政了,因为几个赋税的变革,赵佣跟章惇、蔡京一起商讨了很多次。
赵佣的意思,不管现在是什么状况,一定要鼓励生育。
这是赵佣特别在意的一点,他思考的很清楚,人口才是决定一切的重要因素。
他要求吏部,人口的增长率是地方官重要考核指标。
户部则对每户人家新增加的人口免5年的赋税,特别强调不管男孩女孩。
他真的很担心,地方官胡乱作为,到处都是抛弃女婴的。
他跟几位大臣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没有女人,哪里有这么多孩子。
陈瓘增加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监察地方官员。
赵佣没有免去他左谏议大夫的官职,另外加了监察御史的职位。
同时要求皇城司必须配合监察院的公务,如有懈怠,可以严惩。
对朝臣来说,这个政策跟他们没有厉害关系,所以,很容易就推行下去了。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是赵佣的第一步,一旦把百姓的人口摸清楚了,接下来,就可以做大事了。
宋朝现在跟明朝一样,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田地兼并非常严重,税收困难。
要说百年前,大宋很富有还能说得过去,现在不行了,对辽国的进贡掏空了国库。
要不是江南贸易比较发达,现在大宋早就撑不住了。
接下来,赵佣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赋税更改了,直接从田亩中来。
这样一来,开荒会成为老百姓最愿意做的事情。
再有就是生孩子,家里劳动力多了,才能更好的耕种。
主要是没有时间了,赵佣不得不加快进度。
所以没办法,有时他只能耍点小聪明,挖几个坑给大臣跳。
赵佣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想想办法,制造一点大杀器出来。
沈括的书给他提了醒,不管是面对金,还是蒙古,他们最大的凭仗是战马。
要是能制造一些防御骑兵的利器出来,大宋未来几十年无忧。
这个事情,他交给了直班侍卫,刘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