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在雁门被突厥围困,是隋朝灭亡的一剂催化剂。
苏治继续讲解起这一起到拐点作用的时间,
“这次突袭之所以让百官如此震惧,原因有二:
一是岚城镇与汾阳宫相隔甚近,突厥的进攻直接危及到了皇帝的人身安全;
二是这是二十年来,还是东突厥首次对隋朝发动的直接军事行动。
这便标志着原本臣服于隋朝的突厥,已经亮出爪牙,不再甘于屈从!”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
杨广在经历了‘汾阳宫之惊’后,并没有选择南下返回都城,反而在拖延了两个月后选择了北上。
对于他继续北上的目的,后世学者们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他是想重新密切与突厥的关系,并劝说始毕可汗出兵协助再次征讨高句丽;
也有人认为他准备亲自领兵讨伐突厥以消除北方的威胁。
然而,由于我们无从得知杨广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切都只能是猜测。”
隋朝的世界里。
隋文帝杨坚看了一眼有些瑟瑟发抖的杨广,他很想问问:你丫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可这时候的杨广还只是一个装鹌鹑的废王爷,问了也是白问。
“后人分析,
杨广迟滞汾阳宫的两个月期间,并未从各地调集军队,因此御驾亲征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或许,他更可能是过于自信了。
他自信的地认为,凭借自己‘圣人可汗’的王霸之气,就足以震慑始毕可汗。
然而始毕可汗早已不把‘圣人可汗’当回事了,他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宴席等待着杨广的到来!”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初八,始毕可汗亲率大军南下!
和亲突厥的义成公主得知消息后,急忙派使者向杨广报信。
楼烦郡太守阴世师,也上书劝谏杨广转回太原,但并未被采纳。
八月十二日,突厥大军已经逼近雁门城,杨广慌忙逃入城中。
八月十三日,突厥大军包围了雁门城,
此时城内守军只有一万七千人粮食,也仅够维持二十天,
隋军在缺少守城物资的情况下,甚至被迫拆毁民房来加强防御。”
“突厥军队围城后,一面急攻雁门,一面剪除其周围羽翼。
短短几天时间内,他们就攻陷了雁门郡所属的三十九座城池,
只剩下杨广和他儿子杨暕驻守的雁门、崞县,尚未被攻克。”
“在攻打雁门的过程中,
突厥军队的羽箭甚至落到了隋炀帝的面前,让他惊恐万状的抱着小儿子杨杲痛哭流涕。”
苏治说到这儿,
视频里正好出现了杨广被惊吓后,抱着杨杲痛哭流涕的狼狈样子。
隋文帝杨坚,以及隋朝的文武百官、百姓们看着那一副烂泥样的杨广,全都不由得摇头叹息起来。
“好在此时的隋炀帝,还没有到最后众叛亲离的地步。
勤王诏书发布后,
附近郡县的兵马纷纷前来救援,甚至连远在江都的王世充也‘尽发江都人将往赴难’,
甚至还上书表示,自己在军中跑得非常辛苦,甚至已经到了‘反首垢面,悲泣无度,晓夜不解甲藉草而卧’的地步。”
“在这些援军中,坐镇山西太原的李渊,自然也不敢怠慢。
毕竟是表兄弟(虽然这位表兄姓李,而且还老冒‘王气’),于情于理还是要伸出援手的。
于是,一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应募救援,隶屯卫将军云定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