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地查看起新解锁的图纸。
首先是炼钢方面,解锁了电弧炉炼钢技术。
电弧炉是一种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来熔炼金属的设备,它可以更快速、更精确地控制炼钢过程,生产出高质量的特种钢。
接着是数控机床,解锁了第二代数控机床的图纸。
相比第一代,第二代数控机床在精度和效率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加工任务。
最后,无人机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解锁了新一代无人机的图纸。
这种新型无人机在飞行时间、载重能力和操控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李平安仔细研究着这些新技术,心中充满了兴奋。
就在这时,李平安的思绪又转向了下一步的计划。
一旦赵部长把所需的材料送来,他就要着手制造光绘机,然后进一步发展光刻机。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芯片的制造能力。
李平安的目光变得深邃,他喃喃自语道:"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发展计算机了。"
其实,在60年代,炎国的半导体技术发展并不慢。
早在1956年,炎国就开始了半导体研究,1958年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个锗单晶管。
到了60年代初,炎国已经能够生产各种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炎国的半导体技术发展后来逐渐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这其中既有技术封锁的原因,也有国内政策和环境的影响。
李平安深知这一点,他决心要改变这个局面。
只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正确的引导,炎国的半导体技术完全可以赶上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
就在李平安沉浸在思考中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请进,"李平安回过神来,说道。
门开了,是一个年轻的技术员。
有些局促地站在门口,说道:"李工,赵部长派人送来了一批材料,说是您要的。"
李平安眼前一亮,快步走到门口。"太好了,辛苦你了。材料在哪里?"
"在仓库里,我们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分类存放好了。"年轻技术员回答道。
李平安点点头,"好的,我知道了。你先去忙吧,我一会儿就去看看。"
送走了技术员,李平安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制造光绘机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李平安快步走向仓库,心中已经开始构思光绘机的制造过程。
光绘机是制造集成电路光刻版的关键设备,它通过控制激光束的移动,在涂有光刻胶的基板上"绘制"出精密的电路图形。
来到仓库,李平安仔细检查了送来的材料。
高纯度的光学玻璃、精密的机械部件、高性能的激光器...所有需要的材料都一应俱全。
"太好了,"李平安自言自语道,"有了这些,我就可以开始制造光绘机了。"
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光绘机的具体结构。
首先是光学系统,需要设计一个精密的光路,确保激光束能够准确地投射到基板上。
然后是机械系统,要保证基板的移动精度达到微米级。
最后是控制系统,需要编写复杂的程序来控制激光束的移动和基板的位置。
……
李平安站在仓库里,环顾四周,心中已经开始构思光绘机的制造计划。
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电子部分还是得我亲自来做。"李平安喃喃自语道,"这些东西对精度的要求太高了,稍有差错就会影响整个设备的性能。"
他的手不自觉地看向一旁,那里放着他的"万能工具箱"。
这个神奇的工具箱是他穿越时带来的,里面有许多超越这个时代的精密工具。
李平安知道,只有用这些工具,才能保证电子部分的质量达标。
"其他零部件倒是可以交给工人们来做。"李平安思索着,"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他们熟悉一下数控机床的操作。"
想到这里,李平安的嘴角微微上扬。这不仅能加快光绘机的制造进度,还能提升工人们的技能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最关键的是要让技术人员学会制作打孔纸带。"李平安皱起眉头,"现在的数控系统还比较原始,不能进行面板操作,所有的指令都得靠打孔纸带来输入。"
快步走出仓库,朝技术科的方向走去。
路上,李平安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分配任务。
推开技术科的门,李平安看到里面一片忙碌的景象。
工程师和技术员们正围在一台数控机床旁,讨论着什么。
"各位,"李平安清了清嗓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这里有一些新的零件需要制造,麻烦大家帮忙。"
掏出一叠图纸,递给了离他最近的工程师。
那位工程师接过图纸,仔细翻看起来,脸上很快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李工,这些零件...看起来很奇怪啊。"工程师抬起头,困惑地问道,"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李平安微笑着摇了摇头,"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等所有零件都制造完成后,你们就会知道了。相信我,这绝对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听到这话,技术科的人们眼中都闪烁起好奇的光芒。
看着李平安自信的表情,大家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点头表示理解。
分配完任务后,李平安又把机械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员们召集到一起。
拿出一卷打孔纸带,开始耐心地讲解如何制作这种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控制介质。
"大家看,"李平安举起纸带,"这就是我们数控机床的'大脑'。每个孔洞都代表一个指令,我们必须确保每个孔的位置和大小都精确无误。"
工程师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点头。有人问道:"李工,这个误差能有多大?"
李平安严肃地回答:"误差必须控制在0.1毫米以内。记住,哪怕是最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整个加工过程出现问题。"
大家听了,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0.1毫米的误差,对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李平安详细讲解了打孔纸带的制作流程,从纸带的选择到打孔机的调试,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
工程师们认真记录,时不时提出问题,整个培训过程既紧张又充实。
当李平安终于完成所有工作,准备离开车间时,已经是下午了。
他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心中充满了期待。
就在这时,李副厂长急匆匆地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小李啊,你可算忙完了,"李副厂长笑呵呵地说,"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李平安好奇地看着李副厂长,问道:"什么好消息,李厂长?"
李副厂长神秘地一笑,说:"上面为了方便你工作,特意给你配了一辆车。车子刚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李平安闻言,不禁一愣。他没想到上级会如此重视他,竟然给他配了专车。
虽然在现代社会,一辆车并不算什么,但在六十年代的炎国,能有一辆专车可是莫大的荣耀。
其实,李平安并不知道,在他忙于研究的这段时间里,上面已经决定成立联合中心,而他将被任命为技术主任。
这个职位的行政级别将达到13级,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级别了。
再加上他最近不断有新发明,军工那边的赵部长也在大力推荐他,所以虽然很多文件还没有正式下发,但一些实际的待遇已经开始逐步落实。
李平安跟着李副厂长来到厂门口,远远地就看到一辆崭新的吉普车停在那里。
这是一辆典型的六十年代军用吉普车,车身呈橄榄绿色,棱角分明,看起来既结实又充满力量感。
"怎么样,小李,喜欢吗?"李副厂长笑着问道,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
李平安点点头。
就在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相貌朴实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李副厂长介绍道:"这是老王,以后他就是你的专职司机了。"
老王恭敬地向李平安点头致意,说:"李工好,以后您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李平安微笑着和老王握了握手,说:"老王同志,以后就麻烦你了。"
李副厂长拍了拍李平安的肩膀,笑着说:"好了,小李,你先熟悉一下车子吧。明天开始,你就可以坐这辆车上下班了。"
李平安走近吉普车,仔细打量着这辆在六十年代算得上是高档座驾的车辆。
车身呈标准的军绿色,棱角分明,充满了刚毅之感。
车前格栅粗犷而实用,大大的圆形前灯像是两只明亮的眼睛,透露出坚毅和执着。
伸手抚摸着车身,感受着金属的质感。
这辆吉普车虽然在外观上比不上未来的豪华轿车,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却是非凡的。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拥有一辆专车,意味着国家对他工作的高度重视。
老王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说道:"李工,要不要我带您兜兜风,熟悉一下车子?"
李平安点点头,笑着说:"好啊,那就麻烦老王同志了。"
两人上了车,老王熟练地发动引擎。
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吉普车缓缓驶出了厂区。
坐在副驾驶座上,李平安透过车窗看着外面飞速后退的景象。
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是低矮的平房,偶尔能看到几栋高一些的楼房。
路上行人不多,大部分人都骑着自行车。
"李工,"老王一边开车一边说,"这车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性能可是一流的。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野外地形,都能轻松应付。"
李平安笑着点头,说:"是啊,这车确实不错。对了,老王同志,你以前是开什么车的?"
老王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以前是开卡车的。能被选来给您当司机,我感到非常荣幸。"
李平安听了,心中一暖。他拍了拍老王的肩膀,说:"老王同志,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愉快。"
老王听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一定的,李工。您放心,我一定会尽心尽力,保证您的出行安全。"
车子在街道上行驶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厂区。
当吉普车停在厂门口时,已经引来了不少职工的注目。
大家都知道,能有专车配备的,必定是厂里的重要人物。
下了车,李平安向老王道了声谢,然后转身走向自已的办公室。
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下一步的计划。
有了这辆车,他往返各个车间和实验室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李平安头也不抬地说道,手上的笔依然在纸上快速移动。
门开了,赵小兰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平安哥,"赵小兰轻声说道,"我听说厂里给你配了专车,是真的吗?"
李平安这才抬起头,看到赵小兰,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是啊,"他说,"刚刚试驾回来。"
赵小兰将茶杯放在李平安面前,柔声说道:"那太好了。以后你就不用那么辛苦地骑自行车了。"
李平安点点头,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看着赵小兰,突然说道:"小兰,等过段时间忙完这阵子,我带你和小雨出去兜兜风吧。"
赵小兰听了,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真的吗?"她惊喜地问道。
李平安笑着点头:"当然是真的。我们一家人,也该好好放松一下了。"
赵小兰开心地点点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李平安皱了皱眉,走到窗边往外看去。只见一群工人正围在那辆新配的吉普车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是谁的车啊?"
"听说是给李工配的。"
"真好啊,以后李工出门就方便多了。"
"是啊,李工为咱们厂立了大功,应该的。"
听着工人们的议论,李平安的心情有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