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 第806章 闲聊大事

第806章 闲聊大事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作者:
样样稀松
本章字数:
8468
更新时间:
2024-11-08

树下荫凉,简单的桌椅茶具,四五个宫人在旁侍候。

轻风徐来,带走了些许的炎热,使人感到清凉惬意。

皇帝和贵妃品着茶,吃着小点,随意地聊着天。

地上铺着毯子,一个肉嘟嘟的胖娃儿时而爬行,时而颤颤巍巍地努力站起,扎撒着小手,蹒跚地迈着小步,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宫人伸着手,贴身保护着,小心翼翼,小娃儿身体晃一下,也令她们吓一跳。

这既是皇长子,又是贵妃所生。不立皇后的话,母妃身份贵重,与嫡皇子也相差不多。

二皇子是贤妃应盈所生,还未满月。不过是两个孩子,既没什么势力,也没那么多的矛盾纠葛。

估计只有长大了,显露出脾性禀性,皇帝这边的态度也会明朗一些,才会有臣子们选边站队。

当然,聪明人只会效忠皇帝,而不会在继承人身上过于关注。

从龙之功固然令人眼红心热,可在很多时候也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如果陷进去,可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阖家或阖族。

所以,做个纯臣或许最保险。

效忠皇帝是臣子的本分,只要你一日没登上大位,就没有皇帝的名分。可以尊敬,却不可效忠二主。

当然,很多人看不透这个。他们只看到拥立储君能获得的巨大利益,能为自己和子孙争得荣华富贵。

“皇爷,从巴厘岛和龙目岛的海峡穿过去,真的有一大片陆地,比大明也小不了多少吗?”

李云容从儿子身上收回宠溺的目光,既是好奇,又是期待地问道。

澳洲七百多万平方公里,大明本土的话,收复青藏和西域,再收复漠南蒙古的话,肯定要大于澳洲,但也确实相差不大。

黄立轻轻颌首,微笑着说道:“那里几乎是一整块大陆,只有少量土著,也是无主之地。”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要尽快加以占领,竖起大明的旗帜,宣布主权。然后,年年移民,加以稳固的占领。”

李云容眼睛闪过亮光,笑着说道:“那么大的地方,也要设立总督吗?”

黄立沉吟着说道:“朕准备先设总督,待拓展到一定程度后,便划省建制,大概分成五六个省的样子。”

澳洲虽大,但最适合开发和居住的,却是中部的平原,还有东部的高地。

而在西部的低高原,多分布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不高的横断山脉。

地域太过宽广,只设总督的话,权力可能会过大。分省建制,也是平衡和制约的办法。

小娃儿听到父亲在说话,摇摇晃晃地走过来,扶着黄立的膝盖,咧着小嘴,抬头好奇地看着。

黄立呵呵笑着,摸了摸儿子的胖脸蛋儿,又从宫人手中取过帕子,擦掉流出的口水。

小娃儿也跟着笑,眼中满是清澈和纯真。

“宝儿,过来。”李云容满脸是笑,轻拍着手。

小娃儿被吸引了注意,或许母亲更加亲近,咯咯笑着又走过去,扶住母亲的膝盖,小胖手还拍着。

黄立看着这温馨的场景,心情畅快,缓缓说道:“澳洲有奇妙的动物,雌性肚子上有育儿袋,幼崽就在里面,直到长大。”

李云容已经伸手把儿子抱到了腿上,闻言不由得发出欢笑,“那倒是有趣。”

“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登陆澳洲,抓几只过来,看个稀奇。”黄立笑着说道:“在京城建立动物园,各地的稀奇动物多弄些,也能清闲放松。”

李云容没空儿回答,正有些手忙脚乱。小娃儿手扒着、脚蹬着,正往她身上爬,弄得她汗都冒出来了。

黄立呵呵笑着,喝着茶水,看着这“母慈子孝”的情景。

澳洲是必然要占领的,哪怕有西夷捷足先登,也没有大明的人口优势,照样会抢过来。

想想后世,澳洲那么大的面积,却只有两千多万人口,就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几百年又增加了多少。

按照黄立的估计,能向澳洲移民五六十万,稳固占据就不会再有变数。如果更多,自然是更好。

“在有生之年,争取移民百万,为大明子民争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黄立认为这个目标并不遥远。

鼓励生育的政策已经实施,二三十年的时间,肯定能见到成效。再加上归化同化的异族,人口爆炸式增长,几乎已没有疑问。

开疆拓土,如此迅速而猛烈,固然有黄立的大力推动,也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很大关系。

西夷正在非洲和新大陆拓展,欧洲国家英法荷正在争夺海上霸权,无法抽身于亚洲。

而亚洲的那些土著国家,非常孱弱。明军不仅兵力雄厚,武器装备更是碾压的优势。

其实,算下来,明军真正打的大仗,也就是西班牙人,还有孟加拉的数万土兵。

至于那些土邦和苏丹国,明军数千人,甚至更少,就能灭掉。

所以,到现在为止,开疆拓土的成本不大,收获却是丰厚。

如果按照正常的思维,国战结束便要休养生息,需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来恢复重建。

但明军的对外扩张,不仅没有劳民伤财,加重财政负担。反倒是有了更多的钱粮,大大加快了重建恢复的速度。

开了个好头儿,获得了利益,也转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这才是黄立希望的,能够持续影响大明的国策。

还是扩张抢掠更容易些,特别是那些孱弱又富有的土王。简直如小儿持金过闹市,还能让人忍不住贪心?

大明中后期,便一直为财政紧张而发愁。到崇祯时,就更是窘迫不堪。

一是人口爆长的宗室,要供养他们需要数量惊人的钱粮;其次是卫所败坏后的军队饷粮。

现在不仅不存在这两大问题,在大规模恢复重建开展之时,财政还有非常宽裕,这全得益于对外的扩张和掠夺。

当然,黄立的英明选择也功不可没。

征伐占领的多是孱弱的土著小国,比较难打,或者是容易陷身其中的,暂时都没有动。

比如安南,明军并不是不能灭亡郑阮两家。但人心不附,很可能统治成本会很高。

而且,抢先占据了湄公河三角洲,黄立也就不急于吞并安南,乐得让郑阮两家对抗,搞得民不聊生才好呢!

现在已经出现了迹象,很多越人或是躲避战乱,或是逃避苛捐杂税。

有的南下逃入湄公省,有的逃入澜沧(老挝),还有逃进广西和云南的。

如果因为南北长期的战争和对峙,安南百姓生活在横征暴敛的困苦之中,那明军进攻安南时,就是解放者。

现在,独立且又比较强大的亚洲国家,只剩下了倭国、朝鲜、暹罗和安南。

讨伐倭国在今年秋季开始,安南暂时不动,朝鲜是大明铁粉,暹罗也与大明友好,暂且不在进攻之列。

剩下的象望加锡、苏门答腊的亚齐、马来半岛的柔佛、北大年等土邦小国,要么是看不上眼,要么是暂时留着,并不着急灭其国占其地。

“接下来,最大的事情就是伐倭。虽然鞑虏残余投降,使我军能够进驻宁古塔,但兵力也不会多。”

“从宁古塔北上千多里,进攻雅克萨,甚至是尼布楚的沙俄侵略者,要等到明年了。这一年的时间,铺路修桥、设村建屯,更主要的是运输粮草物资。”

黄立估算了一下,一两千明军就能消灭沙俄侵略者,但运输并囤积储备粮弹物资,并推进千里,却是最大的困难。

可不管怎样,吉林船厂大量打造船只,开通松花江航线后,最迟明年也能展开反攻。

黄立要的不仅仅是击败沙俄侵略者,也不仅是拔除雅克萨一处据点。

他要的是犁庭扫穴,不留遗类;他要的是继续拓地北进,一步步地占领远东。

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不趁着强大击败对手,就要有对手强大反过来被欺负的觉悟。

什么先发现先占领,什么协议,都不是领土归属的铁证。只按实力说话,能占领且守住,才是你的,还不一定永远是。

“就沙俄现在的实力,完全支撑不起那么大的地盘。即便远东苦寒,地广人稀,也不是他们能够长期据有的。”

没有铁路,没有火车,人口主要在欧洲部分的沙俄,在争夺远东时,处于天然的劣势。

而明军则可依托东北三省的人力物力,还有北洋海军的协助,不断北上,占领整个远东地区。

在目前看来的苦寒和不毛之地,比如西伯利亚,比如阿拉斯加,还有堪察加地区,其实都有其价值。

虽然在后世,这些地方也是地广人稀,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但对于大明来说,人口就是优势,就是长久占领经营的底气。

别看现在大明占据了那么多的地方,可几十年,上百年,或者是几百年后,还真未必能够承载爆炸式增长的人口。

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好象是伊朗,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人口增长了四倍。而一个妇女,平均生八个孩子。

即便现在的卫生医疗达不到那个水平,黄立降低预期,四十年增长三倍,大明也将有三亿人口。

再按照每五十年增长三倍的速度来计算,用不到百年,大明人口就会在十亿左右。

而再过三十多年,也就是公元17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六亿。

但大明人口现在的增长速度已远超历史,世界人口肯定要超过七亿,说不定大明能占到世界人口的一半或以上。

想想挺吓人,但黄立却很期待。

大明的人口优势,才是争霸世界的资本。当然,还要培养大明子民尚武敢争的刚强品质。

否则,象阿三那样,虽然人口众多,却依然是被奴役被统治。

除了塑造精神,还有军事训练和配发武器。特别是海外疆土,枪杆子要掌握在大明子民手中。

对内可以镇压土著,对外可以抵御敌人。那里既是大明的疆土,便人人有守土保家之责。

唯有武力能够对付强盗,唯有英勇的战斗能让强盗知难而退,或是铩羽而归。

黄立在若有所思,李云容已经被儿子弄得衣乱汗流。好不容易才用布老虎哄下来,不由得如蒙大赦般松了口气。

黄立微笑着,伸手给爱妃倒了茶水,说道:“再有个把月便要北上京师了,北方的冬天很是寒冷,比不得南方。”

李云容喝了两口水,不以为意地说道:“冷就呆在屋里少出去,北方有那么多人居住,皇宫的条件肯定比他们要好吧?”

黄立颌首,说道:“需要个适应的过程,不仅是气候环境,还有吃的方面。当然,各地有各地的美食。”

北方和辽东的冬天,与江南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不能种植蔬菜。除了窖藏的白菜萝卜和土豆,就是秋天晒的干菜。

但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修盖一两座暖棚,费上一些煤炭烧火,种植些反季节蔬菜,并不过分。

现在已经有了透明玻璃,温室大棚的效果会更好。等到百姓也富裕起来,应该有更多的温室修建起来。

或者,皇家直接大规模修盖,投资虽然不小,但也有可能赢利。毕竟,京城中高官和富商不在少数。

其实,种植反季节蔬菜古已有之。有利用温泉的,有深挖菜畦,覆盖牛粪、马粪和枯叶秸杆的。

最普遍的自然是利用炭火烘烤的方式,来提高室内温度。

西汉时就有皇家菜园在房子里种上葱、韭等,并日夜不停地烧着不起焰的炭火,把房里烘得暖暖的。

明清时期基本上使用“火室”来生产反季节蔬菜,与现在的温室大棚差距越来越小。

冬天,在种菜的地窖里筑个炕烧火,以提高温度,地窖就成了“火室”。

当时的北京,隆冬季节也会有黄芽菜、韭黄等蔬菜出售。很多富家大户也在地窖、火室中种植蔬菜。

当然,有了透明玻璃,就与后世的温室大棚几乎一样了。

玻璃的造价较高,可要想制造塑料膜,显然不是黄立这辈子能够做出来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