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泡泡青,还有一个故事。”书虫白玉宇又开始他说书先生那一套“很久很久以前……”
白玉宇爱读书,故事很多。孩子们都喜欢他。
“传说五千年前的上古时候诞生在随州厉山镇烈山腰间岩洞里的神农氏,为了治病和寻找可食的植物,他遍尝百草,终于辨别出了各种植物的药物作用,神农在一个严寒的冬雪天,他涉溠水、跨涢水,来到安居的安南山继续偿百草,由于又饿又冷又困,饥寒交迫,一头栽倒雪地上不省人事。
后来被体温融化的雪水浸醒了,发现身上染有绿色的汁液;他顺手扒开身旁积雪,只见一颗颗青菜长的嫩绿可爱,随手一扯,抖掉雪花,随即送进嘴里咀嚼,柔软多汁、清甜爽口,便咽下腹内,顿觉神清气爽,喜出望外,觉得青菜既能解饥止渴,又能解困疗疾。于是折断一根树枝剜了十几株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带回厉山,并栽植在神农洞前的一块草地上,这块草地叫百草园。后人将神农发现泡泡青菜的那架山名之为药山。”
听完这个故事,白玉沉更加坚定心中的信念,他要像神农尝百草一样,闻遍这一路来所有的香料,收集各种香料的种子,要种一整座山的香料,称之为香山。
只要够努力,他一定会和神农一样成为厉害的调香师。
孟小蝶还发现了野菜薹,不知道有没有老,好不好吃,她只采了一些。
白玉宇采了不少泡泡青,足够大家吃的。
“铁柱大叔,我们今晚吃涮菜吧,晚上感觉天气好冷,吃涮菜驱寒。”山林里的晚上更冷,孟小蝶裹紧了衣服。她其实想说吃火锅,但是觉得涮菜好像更加贴切好懂。
“涮菜是啥?”这个新鲜词孟铁柱没听过,他很是不解。
“就是炖锅吧,把山鸡放进去,再放好多水,把蔬菜放进去涮一下,熟了就吃,再放蔬菜进去,一群人围着一口大锅趁热吃。暖和又热闹。”孟小蝶解释道。
“那我们得开两个大锅,女人孩子一锅,男人一锅。正好猎到了两只山鸡。一锅煮一只。”
“好,我们这边有这个菜薹和泡泡青,我家那边还有冬瓜。一起切了,放锅里涮!”孟小蝶举起半个竹笼的野菜,晃了晃,“这么多,够吃的吧?”
其他几个孩子也加入进来掐野菜薹子,食物多多益善,再多也不够吃的!
“我们那还有山药,煮鸡汤也好喝。”白家小子把自家山药拿出来了,当时为了给姑姑和祖母补身体,挖了好多,多到姑姑和祖母已经快吃够了。
“刚才我在林子里发现了那个平菇,采了点。”牛家小子把自己新得的野菜拿出来一起分享。
“姐姐,姐姐,我,我还找到了野鸡蛋。”孟云小手手拿着手中的野鸡蛋追着孟大力跑,小短腿锻炼得很强壮。
林子里传来一阵阵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一群人回来,杀野鸡的活包给了孟二郎,孟小蝶跟在后面捡鸡毛,野鸡毛最漂亮了,她要做几个鸡毛毽子给孟云和牛家老三他们玩,现在小孩儿好可怜,看蚂蚁搬家都能看半天,做个鸡毛毽子弥补一下他们的童年。
孟二郎把野鸡杀好了,李氏把刀给孟二郎,“把鸡剁成块,我这边开始炒底料。”
孟二郎接过乖乖的剁鸡肉,李氏发现孟二郎最近表现的越来越好了,她都怀疑是不是近朱者赤,靠着孟铁柱变成疼媳妇的好男人了。只有孟二郎自己心里清楚,他是觉得对不起自己婆娘和孩子,想着尽可能弥补过错。
李氏在孟小蝶的指导下,在最大的铁锅里加入油,然后开始炒葱姜蒜,茱萸,山椒,桂皮,八角……
旁边的周氏也跟着学,炒了一锅。周氏不愧是白老太太亲自挑的儿媳妇,逃荒路上没有一点架子,很快融入了农家生活。
两个锅同时煮,一边一只鸡,男人那锅鸡大点,女人小孩这锅鸡小点,因为大男孩子都跟着男人一起吃,白家三子,牛家三子,都是半大小子,食量惊人,野鸡太小了就不够分的了。
牛大郎也没闲着,捡柴和烧火都是他的活,白家老太太带着白微做了芝麻大饼,光吃野菜喝汤,男人根本吃不饱,何况半大小子,都正在长身体,饿着大人也不能饿着孩子。
初秋的夜很清凉,晚风吹过,肉香飘荡四散,附近零散的逃荒难民羡慕的吞了吞口水,但是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因为这群人里有三个传说中不能惹的人物。
**
半大男孩都在围绕在男人那一大锅吃,牛大吃得着急被烫了一下,感慨万千,“这泡泡青真神奇,把它洗干净,放入汤中涮一涮就很好吃。吃起来柔软滑嫩、清爽可口、清香宜人。还有那个野菜薹吃起来,竟然带有肉感和肉鲜味,大山里真是神奇,野菜竟然如此鲜美好吃!其他其他可不到那么美味的食物。”
牛大郎拍了拍他大儿子的头,“你读书少了,见识少,以后多读书,懂得自然多。”
牛家三孩子都点头,是他们浅薄了。
白术见三孩子被老爹训得低头,出来打圆场,端着碗也感叹道:“我之前去过京城几次,都是紧赶慢赶,想着快点到京城,沿途的风景从来没有细细看过,这次赶上瘟疫大逃难了,走的慢了,发现处处是风景,这些好吃的野菜,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大自然真的很神奇。”
牛家三孩子抬起头来,原来白家三老爷也和他们一样,看见了之前没看到的东西。
白玉宇平时很少说话,属于食不言寝不语,但是他不得不感叹,“我这一路下来,把书中看到的草药与实际的比较了,感觉好像进入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书本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牛家三孩子眼睛亮了起来,原来白家大少爷也和他们一样,眼界开阔了。
孟凌也加入感叹大军,“我以前就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发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意义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