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这竹林,平常除了凉快点、挖点笋、捡点菌子,也没见有啥用啊!”宋老大率先开腔。
这个平常也是个话不多的老实人。
“那可不是?”宋老二附和道,“居然还能卖这么多钱呐!”
竹子能卖钱他们也不是知道,就是……也没谁大老远的砍了竹子去县里卖啊?
那可是累死他们家老牛都挣不了几个钱啊!
“那是!”宋老幺自觉已经很了解宋长河了,道,“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卖这个钱的!”
也就宋长河脑瓜子机灵,能想出好点子。
不然这些竹子的命运就是春生夏长,秋落冬枯。
等到死了,再被扔进灶膛当柴火。
所以才有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所以啊,长河就是俺们家这片竹林的伯乐!”宋老幺总结道。
就连村正都被自已儿子逗乐了。
“老大老二老幺,都拿上家伙,出去砍竹子。”村正吆喝道。
这挣钱嘛,就是要速度快,不然看得到摸不到,心里猴急猴急的。
村正家人多,父子四人合力,砍完竹子天也擦黑了。
“先别吃饭了,给长河送过去再回来!”村正叮嘱老大道。
“哎!”
钱就在跟前,自已家的饭晚点吃有什么关系?
因为竹子比较多,兄弟三人一趟扛不完,村正就把几个大孙子喊过来,让他们两人一组,扛一捆细竹。
“抗得动不?”村正问。
“嗲嗲放心,轻得咧!”几个大孙子都表示没问题。
“哎,等下!”村正老妻提了一个篮子追出来,交给小儿子,交代道,“听说大丫病了好几天,俺这里攒了几个鸡蛋和半包红糖,你拿过去,交给长河。”
那包红糖,村正老妻攒了好久,本来是想拿来给媳妇们调理身子的。
但如今宋长河跟他们家买了竹子,那想必只要宋长河的东西一直卖下去,那他们家的竹子也就可以一直卖下去。
人情嘛,有来有回才能延续下去。
于是,宋家台还没掩门的人家,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村正家的三个好大儿各自带着自已的儿子,有的抬有的扛,肩膀上顶着一大摞竹子,浩浩荡荡地走向宋大郎家。
宋大郎家正在吃饭。
他们也是趁着天还没黑的时候赶工,天擦黑了才收工吃饭。
“长河哥,俺们给你送竹子来了!”宋老幺在外头喊。
“来了!”宋大郎赶紧去开门。
他原本想着村正家的竹子明天早上应该会送到,没想到今天就来了。
等开门一看,来了这么多人,也是震惊了。
“快进来快进来!”宋大郎连忙招呼道,“三娘,端几碗茶来!”
“不用了,俺们送完竹子就走!”宋老幺开口道。
又喝茶又说话的,多耽误时间呀!
宋大郎就先看竹子,都是按他的要求砍的,没有糊弄他的。
于是就算钱。
因为竹子的价格不一样,数量也不均衡,这钱不是特别好算。
等待的时候,二虎已经跟宋大丫攀上了。
“大丫妹妹,俺是你二虎哥哥。”二虎直接表明来意,“你以后能带俺一起挣好处吗?”
二虎?
怎么又是“二”字头?
宋大丫明明一个“大”字头,怎么老跟一群“二”字头混在一起。
但宋大丫不可能这么说。
“二虎哥哥好!”宋大丫眨巴着眼睛,乐呵呵地回应道,“好啊!”
主要是二虎已经八九岁了,比二狗子他哥还大一点。再加上又是村正家的,在这一群“二”字头里面还是有点分量的。
“二虎哥哥,你上学了吗?”宋大丫问。
“这个啊,还没……”二虎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
他们宋家台的风水不知道怎么回事,聪明的都在“大”字头上,“二”字头都有点不大爱读书。
再一个,他们宋家台自已没有学堂,去隔壁村上学老麻烦了。
“二虎哥,你是想长期跟俺挣好处呢,还是只挣一次两次?”宋大丫问。
“当然是长期了!”二虎毫不犹豫地回答。
二虎其实是村正家老二的大儿子,那时候村正家老幺还年少,就喜欢带这个侄子玩。
久而久之,二虎就学到了他三叔的性子,成了家里性子最活泛的第三代。
要知道,他亲爹可是个闷葫芦呢!
“长期的话,那二虎哥要学会识字算数呢。”宋大丫开始灌输自已的要求,“二虎哥,你是俺们里面年纪最大的,你要给俺们做好榜样哦!”
“还要会识字算数呐?”二虎一时间也觉得宋大丫这里不好混。
“是的哟,二狗子都会写自已的名字了呢。”
一听二狗子如今这么能,二虎顿时觉得自已也不能输。
“不就是识字算数吗?”二虎拍着胸脯道,“俺回去就开始学!”
二虎几个堂兄弟没看明白,他们爹三兄弟倒是瞧得目瞪口呆。
天啦,谁不知道他们家二虎不爱读书?你在他耳边念一句“之乎者也”他就能睡着!
这么个铁疙瘩,居然被宋大丫几句话就唬得要去读书了?
哎哟,难怪宋大丫能在村中小孩儿里面吃得开呢!
这聪明劲儿,要是搁自已家,那二虎他们兄弟几个还能懒惰?
那还不给撵得飞起呀!
“对了,大丫妹妹,你准备什么时候再找人干活呀?”二虎问。
“二虎哥,俺现在还没想到。等俺想到了,就让二狗子去叫你。”宋大丫道。
“那你可不能忘了哟!”二虎殷殷叮嘱。
“二虎哥,你放心吧,俺既然答应了你,就不会把你忘记的。”宋大丫承诺。
于是,二虎非常高兴地道:“大丫妹妹,你也放心,以后村里哪个小孩敢欺负你,俺就带俺哥俺弟去揍他!”
全程没跟上节奏的二虎他哥跟他弟:“……”
倒也不用把他们算上。
宋大郎算清了钱,跟宋老幺核对一遍,宋老幺也没有意见。
梅氏就把钱拿过来。
宋老幺收好,然后把他娘给的篮子递过去:“嫂子,俺娘听说大丫病了,攒了几个鸡蛋跟红糖,让给大丫补补身子。”
“哎哟,这怎么行呢?”梅氏有点受宠若惊。
村正家虽然日子比别家好过,但他们家人多,吃粥都得算清楚一人能喝几口。
也就老婶儿精明,能持家。
不然,要是搁别家这么多小子,怕是要穷得吃土呢!